科技创新  

科研单位

江苏油田设有科研院和采油厂科研所两级科研机构。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和物探研究院,以及5个科研所,是油田关键技术的研发主体,是勘探开发、工程工艺技术决策支持中心。



江苏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位于风光秀丽、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是江苏油田油气勘探开发决策的重要参谋部门,主要从事苏皖及外围探区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科研工作。全院现有职工356人,其中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4人,集团公司突出贡献专家1人,孙越崎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获得者1人,局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0人;教授级高工10人,高工183人,工程师113人。1975年建院以来,始终坚持走“科技兴油”之路,已取得科研成果1159项,有906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科技进步奖。

勘探开发研究院在素有“地质家考场”之称的苏皖探区,针对制约油田发展的关键技术、方法、理论进行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推广,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江苏油田特色的复杂小断块(群)综合勘探开发技术和理论,陆相低、未熟油勘探理论与方法,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理论与配套技术,区带、圈闭、油藏描述评价技术,利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低渗透油田开发综合配套技术,等等,为江苏油田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勘探开发研究院拥有先进的技术服务系统,固定资产原值5472万元。其中大型工作站及大中型服务器设备58台(套),微机300多台, 40节点HP WS460集群服务器、HP Z840工作站等均为国内先进设备;实验分析装备115台(套),包括核磁共振仪、岩石热解仪、X-射线衍射仪、全谱直读等离子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先进设备。在软件配置方面,拥有先进的勘探、开发专业软件以及数据库、图形库、办公管理软件等。试验中心为石油行业首家通过国家认可并获得授权使用长城标志单位,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取得实验室国家认可、实验室国家计量认证两项资质的油田企业实验室;计算机绘图技术为石油企业首家应用,图件在石油行业评比中多次荣获第一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通过国家一级认定。

勘探开发研究院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立足苏皖,面向全国,积极开拓外部市场,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关口,从南部边陲到北国大漠,从石油井站到盐类矿场,在近百家高校、科研院所、油田及地方企事业单位都留下了科研攻关、精诚合作的身影和足迹。我们竭诚欢迎新老朋友光临美丽的古城扬州,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江苏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坐落在古城扬州,它是江苏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中心。137名员工中,有教授级高工4人,高级职称63人,中级职称55人。

多年来,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始终坚持“创新、引领、保障、支撑”的原则,不断提高石油工程技术在勘探开发中的贡献度,先后获得局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56项,并拥有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研发的提高机采系统效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含油污水生化处理、抽油井管杆防偏磨、复杂断块石蜡乳液优快钻井液、定向井提高深井泵泵效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低渗透油藏降压增注、复杂断块油田深度调剖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生物防腐技术填补了国内油田的技术空白。

近年来,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形成了一批优势技术。其中,防偏磨技术、生物防腐技术、层内生气吞吐技术等品牌技术已经走出苏皖,在冀东油田、东北分公司和华东分公司等单位得到推广应用。

我们竭诚欢迎新老朋友携手合作,共谋发展,谱写石油工业的新篇章。


江苏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位于南京栖霞区尧化门,设有8个科研业务部门,专门从事物探资料处理、综合解释研究、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及网络工程、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为江苏油田提供全方位的物探技术支持与服务。物探院现有科研技术人员200余名,共有3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63位高级工程师,101位工程师以及3位博士后、1位博士和31位硕士,是一支高素质的处理解释技术创新队伍。

20多年来,物探研究院在解决水网、沙漠、戈壁、山地、海洋等不同类型复杂构造资料处理中,形成了一系列关键性技术处理序列及配套手段。“十二五”期间,隐蔽油气藏识别技术、RTM逆时偏移处理技术、云平台综合研究应用等领域的创新研发技术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效益。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项及其他科技进步奖170多项。

物探研究院拥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大型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和配套齐全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软件等一系列先进实用的设施装备。其中,PC集群系统6套,780个节点,10224个核及各类高性能工作站38台,集中存储容量达1048TB。依托强大的技术储备和装备保障,可以一次性完成1500平方千米的三维拼接连片处理,叠前时间偏移年处理以及年解释能力均超过10000 平方千米。

物探研究院始终瞄准当今国内外油气资源技术的发展前沿,携手国内外同行,不断追求技术创新,推进地震资料处理和地质综合解释技术的进步与发展。